
頭痛
國際頭痛學會將各種頭痛進行了命名和診斷標準的明確劃分。在眾多類型的頭痛中,常見的類型包括偏頭痛、張力性頭痛和叢集性頭痛,還有較少見的外傷引起的頭痛。其中,多數張力性頭痛源於頸椎的錯位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頸椎性頭痛」。
頸椎性頭痛
大多數頸椎性頭痛源自頸椎錯位或關節退化,這種情況亦稱為後枕神經痛。這類頭痛主要由頸椎的前三條神經受壓所致,疼痛通常發生在頭部的一側,從頸部延伸至後腦勺、頭側面及眼球後方,並可能蔓延至前額、額側或耳朵。患者的手臂可能會感到繃緊和肌肉僵硬,若有骨刺形成則可能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,導致手部麻木和無力,有些人甚至會有眩暈、光敏感或耳鳴等症狀。

為何頸椎錯位會引起頭痛?
頸椎錯位常由不良姿勢如彎腰駝背、頭部向前傾斜操作電腦時引起,這會使肌肉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。頭部的重心前移會增加頸椎的壓力,加重肌肉筋膜的負擔,加上情緒壓力,容易造成頸椎錯位,進而引發頭痛。
頭痛的高風險群體
主要是三十至四十多歲的文職人員,他們面對的工作壓力較大,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更可能經歷頭痛。長時間面對電腦和手持電子產品,加上不正確的姿勢,可能引發頭痛、暈眩、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此外,曾經頸椎受傷或家族有頭痛遺傳史的人也有更高的風險。
頭痛最容易發生的時刻
通常在下午、開會、下班或考試後特別容易感到頭痛。工作或考試時的專注可以暫時分散對痛感的注意,但一旦放鬆,頭痛的感覺和症狀就會變得更加明顯。
頭痛最容易發生的時刻
通常在下午、開會、下班或考試後特別容易感到頭痛。工作或考試時的專注可以暫時分散對痛感的注意,但一旦放鬆,頭痛的感覺和症狀就會變得更加明顯。
頭痛是否應該用止痛藥來快速緩解?
在頭痛初期,不少人會選擇自行購買止痛藥。然而,止痛藥只能短期緩解痛感,長期服用效果可能逐減。此外,頭痛可能會影響睡眠,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。多數人僅針對症狀治療,卻忽視了找出引起頭痛的根本原因。
如何舒緩頭痛?
治療頭痛的關鍵在於找出其根本原因。在診斷前,脊骨物理治療師通常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病情,如疼痛感受、頭痛發作時間、疼痛頻率、引起疼痛的因素及其他症狀如眼部分泌物增多、畏光、閃光視覺、嘔吐、眩暈等。如果發現頭痛由頸椎錯位引起,治療師會使用脊科手法進行矯正,配合超聲波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放鬆肌肉,減輕局部神經壓迫的症狀。每個病例的治療時間各不相同,治療完成後還需定期檢查保持良好的頸椎健康。